新闻动态
全国交通安全日 | 少人则安、无人则安 — 在矿山,我们先行一步
发布日期:2022-12-02

1.jpg

今天是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2012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自2012年起,将每年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在这一天,我们理应聊聊安全。


矿山交通安全的必由之路

从汽车被发明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开始面对交通事故的威胁。

在城市道路环境中,司机、行人、乘客的行为、认知、自我保护错综复杂,行人、驾驶员、副驾在交通事故中的伤亡率都在20%-30%之间,想要提升安全,需要在政策法规、车辆技术、安全教育等方面多抓并举。

而在矿山领域,人的行为得到强管控,矿山道路的多样性则被限定在开采过程的阶段性变化中,路权更多是由矿方自定义。在这种情况下,矿用车辆的驾驶员成为需要保护的最主要群体,因此,“少人则安、无人则安”很快成为行业共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无人驾驶技术的更新迭代,矿山运输已成为最有希望基本解决交通安全的场景之一。

2.jpg

在市场和产业链更为成熟的发达国家,百台以上无人驾驶矿用车规模化运营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卡特彼勒和小松分别拥有20余年和10余年的技术沉淀,并已先后突破无人驾驶运输总量40亿吨。

视线转向国内。中国矿山无人驾驶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仅仅有5年左右时间,但未来可期。2022年6月,易控智驾在准东露天煤矿率先实现运输环节无人驾驶宽体车安全员常态化下车,在南露天煤矿实现四编组24小时连续作业。作为国内矿区赛道唯一在车规级MCU的域控制器上实现L4级无人驾驶的高科技公司,易控智驾还率先在前装OEM道路上合纵连横,初步勾勒出了我国无人驾驶宽体车的产业宏图。

矿山无人驾驶的中国特色

相比美加澳等国家的资源禀赋,中国矿山规模大多较小、道路环境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动驾驶的发展。但凡事总有两面性,开局高难度让中国矿山自动驾驶的技术演进更扎实,开发能力更深厚,产业边际更宽广。相比国外矿山依靠整体管理、弱化技术要求的路线,中国矿区无人驾驶已在技术积累方面优于国外同业,并在产业链构建方面展现出更强的势头。

不仅如此,矿区无人驾驶同时面对着技术和商业化运营的双重挑战,这些挑战在中国的矿山环境、产业环境及资本环境下更加难以逾越,但经过设备制造商、科技企业以及矿企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能一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锋芒。

3.jpg

技术方面,我们需要解决国内矿山狭窄道路的融合定位、感知预测、运动控制、决策规划等世界级难题。依靠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及5G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矿山自动驾驶公司已经跑通了边缘计算与通信的数据闭环,但是在车端技术应用,尤其是车辆成本控制和可靠性方面还比较落后。与美日欧工程机械巨头直接下场不同,中国的矿山无人驾驶主要由独立无人驾驶公司驱动,需要通过OEM实现技术方案的落地。

以易控智驾为例,公司已逐步与同力重工、临工重机、宇通矿用装备等矿山领域优秀主机厂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无人驾驶宽体车在矿山场景的落地,打造出完整覆盖“车-路-云”的无人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同时挖掘合作方的技术优势,积极探索新能源、远程操控等先进技术在矿山场景的应用。与志同道合者合作共赢,是中国矿山无人驾驶的必然技术路线,也是易控智驾的优势之一。

4.jpg

运营方面,我们需要面对国内矿企普遍规模较小、成本控制要求较高的产业环境,筛选出有能力、有意愿推进自动驾驶发展的头部企业达成合作,以此积累数据,改进方案,不断实现更高效的常态化运营及多车种协同作业。

易控智驾坚持“技术+运营”的双轮驱动模式。目前,易控智驾已成功实现国家能源集团、特变电工等多个商业化项目规模化落地,是业内唯一兼具顶级无人驾驶研发能力与运营的企业。截至2022年11月,易控智驾自有宽体车120余台,无人驾驶累计运行里程143万公里,运行趟数30.7万次,无人驾驶累计运输土石方量643万方。

其实,在矿山安全这条重要且艰难的道路上,国内众多矿用设备制造商及无人驾驶科技企业正多措并举、拾级而上,针对中国矿山的独特工况,伴随新能源产业的先发优势,众多科技企业正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技术路线,为矿山交通安全创造了令人期待的明天。易控智驾,已先行一步。